草学

PRATACULTURE & ANIMAL HUSBANDRY


综述

  • 垂穗披碱草种质资源研究进展

    苏志刚;韩有健;翟亚军;徐雅梅;苗彦军;

    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是多年生禾本科披碱草属植物,产量高,适口性好,抗逆性强,具有发达的须根,在我国的生态建设和畜牧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由于育成品种不足,限制了垂穗披碱草的推广与利用。目前国内审定通过的国审垂穗披碱草品种均为野生栽培种,分别为康南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 Griseb.‘Kangnan’)、康北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 Griseb.‘Kangbei’)、阿坝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 Griseb.‘Aba’)、康巴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 Griseb.‘Kangba’)和甘南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 Griseb.‘Gannan’)。本文基于垂穗披碱草在抗逆性、生产性能及遗传多样性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并对未来可能开展的研究进行展望,以期为垂穗披碱草进一步的研究与利用提供参考。

    2025年05期 No.286 1-1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9K]
    [下载次数:1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4 ]
  • 内蒙古草原生态系统温室气体排放特征及影响因素

    杨晓雪;孙峰成;殷国梅;周玉雷;聂晶;李宝贺;栗艳芳;李秀萍;董琦;狄彩霞;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问题日益严重,越来越多的学者也开始注重该领域的研究。温室气体排放浓度的升高是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之一,而二氧化碳(CO_2)、甲烷(CH_4)和氧化亚氮(N_2O)是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成分,其排放和吸收过程对温室气体的浓度起主要作用。内蒙古草原生态系统作为我国重要的陆生生态系统,其在全球温室气体收支平衡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因此,对内蒙古温室气体的排放特征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进一步了解和掌握内蒙古草原温室气体的排放情况,是当前降低温室气体排放,恢复草原生态系统的重要前提。

    2025年05期 No.286 12-18+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2K]
    [下载次数: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草业科学

  • 不同浓度镉胁迫对鸭茅种子萌发的影响

    彭亚萍;伍兴瑶;李正华;肖雪;唐云会;席冬梅;周凯;

    重金属镉污染一直以来都是重点关注的环境问题,本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镉胁迫下鸭茅种子萌发特性,以期为镉污染土壤牧草种植选种工作提供参考。试验设置0、2.5、5、7.5、10、20和30mg/L共7个处理,测定分析胁迫处理下鸭茅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株高、根长等指标。结果显示,与对照相比,随着镉浓度的增加,鸭茅种子的发芽率呈下降趋势(P<0.05);而发芽势、发芽指数均呈现出低促高抑现象;鸭茅幼苗的株高及根长在7.5mg/L及更高浓度的镉胁迫下均受到明显抑制。隶属函数综合评价结果显示,当镉胁迫浓度达到5mg/L时,鸭茅响应镉胁迫最明显,而胁迫浓度增加到7.5mg/L及以上时,呈现出重金属伤害。本研究为鸭茅适用于镉污染土壤上的播种和萌发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2025年05期 No.286 19-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0K]
    [下载次数:1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不同生育期燕麦茎秆成分与抗折力变化研究

    赵海欣;

    为探究不同生育期燕麦茎秆成分与抗折力的变化,本研究设置抽穗期、灌浆期、乳熟期、蜡熟期、完熟期5个刈割期,测定燕麦各生育期生产性能、茎秆抗折力、茎秆营养成分等指标。结果表明:随生育期推进,燕麦干草产量、干鲜比和倒伏率不断增加;抽穗期至完熟期,茎秆抗折力、茎秆鲜重、茎秆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和半纤维素含量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在乳熟期达到最高,在完熟期最低;茎秆抗折力与其鲜重显著正相关,叶鞘对茎秆抗折力有提高作用。综上所述,从抽穗期至完熟期,燕麦茎秆的鲜重、抗折力、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先升高后降低。

    2025年05期 No.286 25-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8K]
    [下载次数: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灰色系统理论应用于西辽河平原夏播饲用甜高粱品种综合分析

    丛百明;田永雷;刘阳;王磊;查干哈斯;丛龙丽;焦时阳;孙志伟;

    为筛选出适宜西辽河平原夏播的饲用甜高粱品种及鉴定指标,在通辽市农牧业科学院,于2021年麦类饲草收获后播种6个饲用甜高粱品种,分别在9月10日和9月23日两个时期收获,测定农艺性状(产量、干鲜比、叶面积、叶面积系数、株高、茎粗、茁壮度、分蘖数)和营养品质(糖锤度、可溶性糖、淀粉、CP、EE、粗灰分、ADF、NDF、RFV),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筛选最佳饲用甜高粱品种。结果表明,9月10日收获饲用甜高粱品种综合排序为:辽甜13号>辽甜1号>晋牧4号>晋牧3号>晋牧1号>通甜1号;9月23日收获饲用甜高粱品种表现排序为:辽甜13号>辽甜1号>晋牧4号>晋牧1号>通甜1号>晋牧3号。建议西辽河平原地区夏播的饲用甜高粱品种首选辽甜13号、辽甜1号和晋牧4号。

    2025年05期 No.286 30-35+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0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不同贮藏温度对全株油菜青贮发酵品质的影响

    哈斯图雅;孙文涵;左明璐;王乐;皇甫博学;王伟;周天荣;

    为研究不同贮藏温度对油菜青贮品质的影响,试验以角果成熟期油菜为试验原料,设置3组处理,分别是常温(regular temperature RT,25℃)、中温(medium temperature MT,15℃)和低温(low temperature LT,5℃),每个处理3次重复。在油菜青贮60d后开封,并对其进行感官品质、营养品质和发酵品质的测定。试验结果表明,与LT和MT相比,RT组感官品质最好,无丁酸臭味,芳香味浓,结构完整,无霉变;LT组和MT组的粗蛋白含量显著低于RT组(P<0.05),RT处理可以增加粗蛋白含量,RT组的ADF、NDF含量低于LT和MT处理,LT组和MT组的WSC含量显著低于RT组(P<0.05);在RT处理组中乳酸含量显著高于LT组和MT组(P<0.05),其中RT组的乳酸含量最高为2.16%DM,RT处理组的乙酸含量显著低于其余两组(P<0.05),RT组的乙酸含量最低。综上所述:不同温度处理下油菜青贮品质下的隶属函数分析结果为RT > MT> LT。在常温下,油菜的发酵品质、营养品质得到明显提升,可见温度是影响油菜青贮品质的因素之一。

    2025年05期 No.286 36-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9K]
    [下载次数: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川北农区饲用燕麦引种筛选试验研究

    张晓晖;程晨;周爱民;张愈;周玉刚;刘亚东;

    在川北农区引进8个饲用燕麦品种进行筛选试验研究,测定其生育期、株高、茎粗、茎叶比和草产量。结果表明:饲用燕麦各品种在川北农区种植能够完成整个生育周期;株高、茎粗、茎叶比等生长性状因品种特性原因各不相同;不刈割全株收获的鲜草产量达2 334.50~5 022.51kg/667m~2、干草产量均超过700kg/667m~2,经一次刈割后再全株收获的鲜草总产量达3 605.39~5 349.24kg/667m~2。梦龙和牧王综合表现优于其他品种,可在川北农区种植和推广。

    2025年05期 No.286 4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4K]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骆驼刺种子生活力TTC测定方法的研究

    伊丽君;依甫拉音·玉苏甫;艾尔肯·达吾提;提拉古丽·马木提;瓦哈甫·吐尔逊;迪达尔·达吾列提别克;阿依努尔·阿布拉;沙吾列·阿巴依汗;

    以骆驼刺种子为试验材料,采用TTC染色法对骆驼刺种子进行活力测定,主要从骆驼刺种子预处理方法、染色温度、染色时间以及TTC溶液浓度几方面探究对骆驼刺种子生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骆驼刺种子存在休眠,需要预处理打破种子休眠后再进行生活力测定;骆驼刺种子生活力TTC测定方法的最佳条件为骆驼刺种子砂纸摩擦后常温水中浸种1h,并用浓度为1.0%的TTC溶液在30℃条件下避光染色3h,测得生活力可达98%~100%。

    2025年05期 No.286 45-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0K]
    [下载次数: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四川省喜马拉雅旱獭分布调查与潜在分布区预测

    张绪校;李其;鲁岩;李国和;贾玉珍;杨廷勇;姚建民;袁小情;陈丽丽;周米娟;

    根据2021—2024年四川省草原有害生物普查数据,分析了喜马拉雅旱獭洞口的发现与调查频次、海拔、洞口间最近距离与洞口密度,并通过最大熵模型对草原喜马拉雅旱獭潜在分布区进行了预测。结果显示:全省有28个县发现并调查到了喜马拉雅旱獭,调查点海拔平均3 904m,洞口距离平均为3 475m,洞口密度平均为0.082 79个/km~2;四川省喜马拉雅旱獭适生区(发生概率0.20以上)包括阿坝州全境、甘孜州全境和雅安市宝兴县、凉山州木里县,各地类面积共73 885.6km~2,极高适宜度区域(发生概率0.80以上)包括阿坝州7个县,甘孜州12个县,面积共8 179.2 km~2。本文为监测和防治工作提供了依据,路线调查+适生区划分的方法为喜马拉雅旱獭及其它动植物大尺度分布情况调查提供了一种思路和方法。

    2025年05期 No.286 5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1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人工补播对新疆退化盐化低地草甸生态修复效果的影响

    朱亚琼;田新春;叶尔兰·阿克别克;宋玲玉;戚英杰;孙强;张云玲;

    为揭示人工补播措施对退化草地的修复效果,本研究以新疆退化盐化低地草甸草地为研究对象,设置不同播种深度人工补播修复措施对修复区植被群落结构特征和修复效果进行比较和分析,探讨播种深度对草地修复效果的影响,旨在为新疆退化盐化低地草甸草地恢复与重建提供技术指导和科学依据。结果表明:人工补播修复后与修复前相比,草地群落的盖度、高度、密度和地上生物量均有显著提高,群落盖度增幅为4.12%~64.42%,地上生物量增幅为9.46%~142.52%;群落的丰富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均达到显著差异(P<0.05),均匀度指数达到显著差异(P<0.05);在牧草功能群方面,随着修复年限的推移,禾本科牧草和豆科牧草重要值达到0.56和0.17,修复效果明显;根茎型禾草为主的盐化低地草甸人工补播埋种深度以8~10cm为宜;补播草种选择以乡土草种搭配先锋植物和耐盐碱植物,豆科和非豆科按5:5比例混播。

    2025年05期 No.286 57-63+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1K]
    [下载次数: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喀什地区草原有害植物资源调查研究

    陈力;

    草原有害植物调查旨在查明草原有害植物发生种类、面积、分布及危害程度,系统评估草原有害植物发生危害现状及未来趋势,科学谋划草原有害植物防控和资源利用工作重点。通过开展草原有害植物调查研究工作,基本摸清了喀什地区草原有害植物的基本分布及发生情况。调查发现喀什地区共有草原有害植物10个科,16个属,21个种。并对草原有害植物的生活型和主要有害植物的分布和危害进行了分析探讨,并提出了草原有害植物的综合防控对策。

    2025年05期 No.286 64-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3K]
    [下载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畜牧科技

  • 不同品种家兔产奶量及产奶规律研究

    余志菊;刘宁;文斌;周怡西;傅祥超;简文素;张凯;刘汉中;王丽焕;郭小林;廖千蕙;

    通过对新西兰兔、川白獭兔、大型系獭兔(含川白獭兔血缘50%、齐卡巨型肉兔血缘25%)三种繁殖母兔从产仔后第1天到35天每天的产奶量测定,经过两次测定,结果表明:新西兰兔日均产奶量最高,第一次平均日产奶量211.03g,极显著高于大型系獭兔170.30g(P<0.01),极显著高于川白獭兔156.43g(P<0.01),大型系獭兔显著高于川白獭兔(P<0.05);第二次新西兰兔日均产奶量201g,极显著高于大型系獭兔151g(P<0.01),极显著高于川白獭兔126g(P<0.01),大型系獭兔极显著高于川白獭兔(P<0.01)。同时,三个不同品种母兔产奶量从产后第二天开始均呈上升趋势,到18天至25天达到高峰期,后又呈下降趋势。

    2025年05期 No.286 68-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8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不同分娩月龄对川白獭兔繁殖性能的影响

    简文素;廖千蕙;余志菊;汪平;文斌;刘宁;傅祥超;王丽焕;张宇;郭小林;张凯;

    为研究找出分娩月份对川白獭兔繁殖性能的影响,对四川省獭兔原种场川白獭兔不同分娩月份繁殖性能测定数据进行了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7月分娩川白獭兔的产仔数7.07只、产活仔数6.44只、初生窝重351.49g、21日龄窝重1 844.89g、35日龄断奶仔兔窝重4 159.47g等差异极显著(P<0.01),断奶成活率差异不显著(P > 0.05),繁殖性能7月夏季最低,2月分娩的产仔数7.38只、产活仔数7.21只、初生窝重383.30g,21日龄窝重和35日龄断奶窝重皆为最高,分别为2 281.62g和5 217.38g,断奶成活率也最大为89.70%,综合繁殖性能2月最高。5月35日龄断奶成活率最低为80.24%。

    2025年05期 No.286 73-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4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论坛

  • 宁夏盐池县荒漠草原可持续利用对策探讨

    孙果;鲍平安;杨昊天;梁净;郭永胜;季波;

    禁牧封育是保护和恢复退化草地的一种重要措施,对草地群落结构、物种丰富度及生物量等均有重要影响。为探讨长期封育草地能否利用及如何利用问题,本研究选择盐池县李记沟村围封荒漠草原为研究区,通过对实地调查数据分析,探讨围封草地的可利用性。结果表明:围封草地干物质含量600 kg/hm~2以上、盖度超过50%时可适当放牧利用,生物量较大的无沙化土地增加强度至1个羊单位/hm~2,轻度沙化土地降低放牧强度至0.5个羊单位/hm~2,中度沙化土地继续围封禁牧。

    2025年05期 No.286 77-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4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草原生态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以兰州大学为例

    吴淑娟;郭丁;吴彩霞;李旭东;王增如;牛得草;

    草原生态化学实验是草业科学专业本科教学的必修课,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掌握实验基本技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兰州大学开设的《草原生态化学综合大实验》课程现状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概述,并在教学模式、教学内容、考核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实践,以期为提升草原生态化学实验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提供建议和参考。

    2025年05期 No.286 82-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9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川草4号’虉草简介

    <正>‘川草4号’虉草是由四川省草原科学研究院主持选育的种子高产型虉草新品种,于2024年通过了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草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国S-BV-PA-006-2024。该品种是以早熟、抽穗率高、种子高产为主要育种目标,经过连续14年育成的种子高产型虉草新品种。年均种子产量为558.9 kg/hm~2,比亲本‘川草引3号’虉草增产52.8%;平均鲜草、干草产量分别为33 387.4 kg/hm~2、10 839.5 kg/hm~2,比亲本‘川草引3号’虉草分别增产11.9%、15.8%。同时具有耐湿,抗寒,抗病虫害能力强,生长速度快,生态修复效率高等特性,在青藏高原-30.0℃可安全越冬。适宜在青藏高原及类似气候区退化湿地、草地生态修复及高产人工草地建植。

    2025年05期 No.286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1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征稿启事

    <正>《草学》(原《四川草原》《草业与畜牧》)创刊于1980年,双月刊,是以促进草业、畜牧业科研成果及应用交流,保护草地生态环境,传播草业、畜牧业科学知识,利用先进科学技术推动草业、畜牧业发展为主线的科技期刊。1992年、1996年两度被评为“全国中文畜牧核心期刊”被《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在全国草业界享有一定知名度。

    2025年05期 No.286 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1K]
    [下载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