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学

PRATACULTURE & ANIMAL HUSBANDRY


综述

  • 青贮乳酸菌的生物学功能研究进展

    马成艳;周小栋;黄帅;

    乳酸菌(lactic acid bacteria,LAB)是青贮发酵过程中主要的有益微生物,在厌氧条件下它占主导地位,大量繁殖并产生乳酸,而不良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受到抑制,从而可以保存青贮原料的营养价值。青贮过程中的乳酸菌除了具有常规的提高青贮饲料发酵品质、营养品质及有氧稳定性以外,还具有降解青贮饲料纤维物质、抑菌及提高青贮抗氧化活性等生物学功能。本文综述了青贮过程中乳酸菌的生物学功能研究进展,旨在为青贮优质乳酸菌添加剂的开发及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2025年04期 No.285 1-7+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1K]
    [下载次数: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 ]

草业科学

  • 豆禾混播对云南昭通退化草地生物量和土壤的影响

    候正军;沈有信;付珣;袁闯;赵柳钰;

    补播是退化草地改良最有效的手段之一。本研究以云南省昭通市经过饲草补播的退化草地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地上生物量与土壤关键养分含量的变化,揭示白三叶(H)、黑麦草(S)、鸭茅(D)3个物种各4组补播量的14种组合对退化草地生物量以及土壤养分的影响。研究发现,补播3年后,处理组H2S2D2能显著提高退化草地补播物种生物量和群落总生物量,与未补播相比,分别提高了119.0%和48.2%。补播后,不同处理组合对土壤有机质、全氮磷钾和有效氮磷钾含量的影响程度不一,有机质、全氮、全磷和全钾的最大增幅值分别为16.8%、13.1%、8.9%和12.9%,而水解氮、有效磷和有效钾的最大增幅值为9.6%、58.0%和26.9%。所有处理的土壤养分指标与未补播处理之间均没有显著差异。种子补播量、生物量与土壤养分指标之间的相关关系也不显著。

    2025年04期 No.285 8-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8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川西北高寒牧区7个短芒披碱草新品系产量和营养品质分析

    郭凯珍;陈仕勇;胡志勇;闫利军;张昌兵;

    本研究比较分析了川西北高寒牧区7个短芒披碱草新品系的产量和品质,旨在为高寒牧区筛选出优良的短芒披碱草新品系,为当地的草地畜牧业和生态建设提供优良的品种。试验在其种植第二年对7个品系的产量和营养成分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7个品系的干草产量变化为7 266.89~9 439.33 kg/hm2,其中EB01产量最高。供试新品系的粗蛋白含量变化为7.46%~9.56%,粗脂肪变化为3.48%~4.72%,中性洗涤纤维变化为54.14%~63.17%,酸性洗涤纤维变化为29.53%~36.17%。茎叶比的变化为3.87~15.98,其中EB02茎叶比为最低。不同器官的营养价值分析表明,粗蛋白含量变化为:穗>叶>茎,粗脂肪含量变化为:叶>穗>茎,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变化均是:茎>叶>穗。综合分析表明EB01品系的产量和品质最好,在川西北高寒牧区具有较好的推广利用潜力。

    2025年04期 No.285 15-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2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石渠’垂穗披碱草驯化选育研究

    姚建民;唐伟;杨廷勇;马啸;赵俊茗;范康;

    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是高寒草甸重要的建群物种,具有突出的经济与生态价值。然而,当前高寒地区存在优良适生栽培品种匮乏、现有品种退化等问题,尤以四川石渠县为代表的高海拔区域缺乏表现优异的乡土草种。为此,本研究以2010年从石渠县德荣马乡海拔4 297m天然牧草地采集的野生垂穗披碱草种质为材料,通过系统的混合选择法,形成‘石渠’垂穗披碱草新品系,并通过品比试验、区域试验及生产试验对其适应性、抗逆性及生产性能进行全面评估。结果表明:‘石渠’垂穗披碱抗逆性极强,越冬率高,修复效率较对照显著缩短,种子产量优势显著。该品种适宜在川西高原地区开展退化草地改良与人工草地建植,对促进川西高原乡土草种业发展,巩固草原生态修复建设成效具有重要意义。

    2025年04期 No.285 21-29+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8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燕麦种质资源农艺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及综合评价

    张新;杨恒;刘海金;涂胜;陈芸莹;杨秋寒;彭靖涵;余青青;雷雄;

    为了解不同燕麦(Avena sativaL.)种质资源在川西北地区农艺性状差异,本试验对76份引进燕麦种质资源的19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形态多样性指数分析,并对其中10个数量性状进行聚类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第二节茎粗具有最大的遗传多样性指数(H'=2.076);小穗数具有最大的变异系数(42.76%);单株产量和小穗数,旗叶宽存在极显著正相关(P <0.001)。聚类分析将76份种质资源分为3个大类群,类群Ⅰ包含26份燕麦种质资源,具有第二茎节较粗,穗轴长,旗叶较长,旗叶较宽和小穗数量多等特点,可作为选育多目标性状的优良种质或材料;类群Ⅱ包含20份种质资源,总体性状表现差;类群Ⅲ包含30份种质资源,其在株高、穗长、单株产量和茎节数性状上表现较好,且各性状变异系数较低,可作为选育高产品种的亲本。主成分分析显示:前5个主成分贡献了84.3%的变异率,第一主成分反映旗叶长、旗叶宽、穗轴长和小穗数;第二主成分反映分蘖数和单株产量;第三主成分反映茎节数;第四主成分反映穗长;第五主成分反映株高。综上,76份引进燕麦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丰富,通过综合评价得出Badberger、White Tartar、Shatilovskij 56、White Maine可作为亲本改良川西北地区燕麦品种。

    2025年04期 No.285 30-40+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4K]
    [下载次数: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旱作条件下秋播饲用燕麦在曲靖地区的生产性能评价

    刘昀;侯洁琼;薛世明;赵庭辉;刘彦培;何志邦;匡崇义;张美艳;

    为筛选适宜云南省亚热带山区秋季种植的饲用燕麦品种,在曲靖市引入枪手、魁北克、贝勒、福星、定莜8号、定莜9号、定莜11号等14个饲用燕麦品种,通过对其农艺性状以及营养品质进行比较分析,应用灰色关联度法综合评价各品种的生产性能。结果表明,定莜8号、定燕2号、定燕4号、太阳神的株高较高,株高在70~80cm之间;鲜草产量较多的是贝勒、福星、定燕2号、太阳神,其中,贝勒鲜草产量最高,为12.69t/hm~2;干草产量较多的品种为福星、定燕2号,其产量分别为6.05t/hm~2与6.04t/hm~2;定燕2号单株鲜重与干重最高,分别为5.07g与2.84g;定莜9号分蘖数最高,分蘖数平均为9.5个,其次是福星分蘖数较高,平均为8个;粗蛋白含量较高的为枪手、定莜9号、定莜11号、定燕2号、定燕4号和太阳神,含量在9.05%~10.53%之间;粗脂肪含量最高的为福星,为5.55%,其次为定燕3号,为5.30%;粗纤维含量较低的为福星、定燕3号、楷模和艾博,含量在3.83%~5.02%之间;粗灰分含量较低的为魁北克、定燕3号和楷模,含量在2.60%~3.02%之间。综合各项指标得出,在云南亚热带山区旱作条件下饲用燕麦秋播综合表现较好的品种有定燕2号、福星、定燕4号,贝勒,这4个燕麦品种具有较佳的生产性能。

    2025年04期 No.285 41-50+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8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杜蒙刺果甘草高产栽培关键技术

    刘杰淋;孔晓蕾;王建丽;张冬梅;张强;王雪珊;彭大庆;牟林林;庄旭;项继红;

    刺果甘草是豆科甘草属植物,具有耐旱、耐盐碱的特性,广泛应用于生态修复和畜牧业。本文重点探讨了杜蒙刺果甘草的高产栽培技术,包括选地、播种、施肥及病虫害防治等关键环节,旨在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指导。

    2025年04期 No.285 5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9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畜牧科技

  • 藏绵羊及其与白萨福克羊杂交后代母羊舍饲育肥研究

    曾洁;杨琪缘;周明亮;庞倩;杜丹;杨平贵;陈明华;

    为研究高海拔地区舍饲育肥6—12月龄藏绵羊及其与白萨福克羊杂交后代母羊的生长性能,本试验选取体重差异不显著的6月龄藏绵羊和白萨福克羊×藏绵羊杂交F1代母羊各20只,分为藏绵羊组和杂交羊组,开展舍饲育肥试验,每个阶段前后测定各试验组的体重和体尺指标。结果表明:藏绵羊和杂交羊12月龄体重分别达到了44.32 kg和50.23 kg,藏绵羊7、8、9、10、11和12月龄体重均显著小于杂交羊(P<0.05),藏绵羊平均日增重在6~7、7~8、9~10和11~12月龄显著小于杂交羊(P <0.05),6~7、8~9、10~11和11~12月龄藏绵羊平均日采食量显著小于杂交羊(P <0.05);藏绵羊6、7月龄体高显著大于杂交羊(P <0.05),藏绵羊胸围在8、11和12月龄时显著小于杂交羊(P <0.05),藏绵羊管围在6、8和9月龄显著小于杂交羊(P <0.05)。白萨福克羊×藏绵羊杂交后代母羊生长性能优于藏绵羊,杂种优势显著,舍饲条件下藏绵羊及其与白萨福克羊杂交后代母羊的体重、体尺等生长发育效果良好,可进一步推广白萨福克羊改良藏绵羊,采用舍饲进行育肥,以提高其经济效益。

    2025年04期 No.285 55-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0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高寒牧区藏绵羊当年出栏技术研究

    庞倩;曾洁;杜丹;杨琪缘;杨平贵;周明亮;陈明华;

    为实现羔羊当年出栏,母羊多产,提高川西北高寒牧区藏绵羊的综合生产性能,减轻天然草地压力,缓解草畜矛盾,降低冬春死亡率,本研究综合运用杂交技术、早期断奶技术、羔羊当年出栏技术等进行深入研究与实践应用。结果显示:白萨福克羊-藏绵羊杂交羔羊公、母羊的平均初生重分别为4.57±0.66kg、4.27±0.64kg,与藏绵羊公、母羔羊的初生重4.52±0.57kg、4.06±0.49kg相比较,杂交羊出生重均高于藏绵羊,断奶重和断奶前日增重也呈现出类似趋势,杂交优势明显;经育肥,8月龄杂交公、母羊的平均体重分别达到49.44±2.82kg、47.88±3.05kg,藏绵羊公、母羊平均体重分别为48.08±3.27kg、45.92±2.13kg,总体8月龄平均体重达47.83±2.26kg。

    2025年04期 No.285 61-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1K]
    [下载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布拖县黑绵羊产业发展与天然草原保护的问题与建议

    周靖文;罗欣;罗国清;欧才龙;巴足木且;王晋康;罗云;常丹;李达旭;游明鸿;张健;张建波;

    饲草料保障是黑绵羊产业发展的基础,布拖县黑绵羊的饲草供给主要来源为天然草地,但是目前该县天然草地放牧压力大,协调饲草料供给与天然草地保护是黑绵羊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本文通过对布拖黑绵羊产业发展现状、天然草地饲草生产情况、全县饲草料供给现状和草畜平衡分析,对黑绵羊产业发展的问题进行诊断,提出推动黑绵羊产业的建议。

    2025年04期 No.285 66-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7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论坛

  • 宁夏草原鼠害防治研究现状及生物防治建议

    杨晨希;石淳;曹梓渝;杨学龙;赵日良;赵方婷;

    近年来,宁夏回族自治区在草原生态修复与保护工作中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以期实现草原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局面,但鼠害的发生仍制约着宁夏草、林、牧业的发展,草原鼠害治理形势依旧严峻。“种群清除式”的灭鼠策略,严重忽视了鼠类在草原生态系统中起到的维系食物网、土壤养分循环和植被群落演替等多重功能,破坏了草原生态系统原有食物链的完整性及相关物种间的制约关系。如何发挥好生物防治的积极作用是鼠害综合治理的核心问题。本文立足于较为缺乏防治和监测技术的中国西北地区——宁夏,总结了目前国内外草原鼠害的防治方法及研究现状,重点对宁夏草原鼠害的生物防治问题展开分析与讨论。

    2025年04期 No.285 70-76+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6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若尔盖草原鼠害现状与防控对策

    肖析蒙;汪瀚宇;刘君艺;龙文聪;赵小宝;李佳徽;杨瑶君;

    为深入了解若尔盖鼠害现状与防控技术,本文通过文献综述的方式,对若尔盖县鼠害现状、防控主要问题、鼠害带来的生态问题以及不同年代的鼠害防治技术进行了综述,提出以下几点建议:加强鼠类种群密度监测,精准防控;研发新型安全、高效的鼠药及相关技术;鼠害治理与环境修复共同开展;引进、培育专业技术人才;加强当地牧民生态保护意识,发挥牧民主观能动性;引进、推广新经济产业,缓解鼠害治理带来的经济压力。

    2025年04期 No.285 77-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3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牧草种子学课程教学改革初探——以贵州大学为例

    孙红;谢艺潇;郑玉龙;赵丽丽;李平;陈超;

    为了加快我国草种业的发展和新农科建设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需求,贵州大学牧草种子学课程小组针对该课程存在的问题,积极从课程思政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教学和教学评价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并取得一定成效,为助力探索草种业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一定参考价值。

    2025年04期 No.285 83-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71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征稿启事

    <正>《草学》(原《四川草原》《草业与畜牧》)创刊于1980年,双月刊,是以促进草业、畜牧业科研成果及应用交流,保护草地生态环境,传播草业、畜牧业科学知识,利用先进科学技术推动草业、畜牧业发展为主线的科技期刊。1992年、1996年两度被评为“全国中文畜牧核心期刊”,被《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在全国草业界享有一定知名度。《草学》坚持面向草业、畜牧业生产,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主要传播草地畜牧业科学知识,促进草地畜牧业科学技术研究成果及其应用的交流,为繁荣草地畜牧业,促进草地畜牧业和种草养畜业的可持续发展服务。为了更好地突出本刊特色,栏目设置为:综述、草业科学、畜牧科技、论坛。

    2025年04期 No.285 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6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下载本期数据